- 注册时间
- 2020-3-20
- 在线时间
- 29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1-1-28
- 阅读权限
- 20
- 性别
- 保密
真伪存疑
 
- 积分
- 183
|
发表于 2021-1-26 23: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银元边齿图就不发了,大家平时没少见各币种不同的边齿图,真的假的相信大家都见过不少。" g+ J: x" d5 f8 ]2 N3 s0 K
3 n3 }( N4 e( t2 L: v0 G
我的经验和总结来说,银元的鉴定,分两大类:流通银元看“老+工艺”,原光出厂状态看“工艺”。为什么说原光出厂状态看工艺,因为这些币从出厂后就是被人们“收藏”状态,这些币没流通过,也没有所谓的传世包浆可以参考。) C. ^( ]4 r' x, i+ G) p
: a" w* W2 B- p3 E9 @
一般来说,真有水平的老手看银元一般是不看边齿的,边齿仅仅作为辅助或者说可有可无,我的看法很简单,一个币这么大都看不懂的话也不用看边齿了,是不是这么个道理。对于我来说,那些动不动就要看边齿的,这些都属于没什么水平的,你也不要指望这样的人能给你准确的鉴定结论。我说难听点,当他说要看边齿的时候,其实他已经没感觉了,他基本是靠蒙。
7 O0 j$ U5 F. u0 S+ _8 E
8 u" [" g' ?" W! h ^0 t# ] 对于流通银元,真正的高手鉴定,只看一眼,或者说瞥一眼,就行了,如果没结果,也不用再看了。流通银元看的是一个老字,材质上的老,流通痕迹上的老,当然,很多朋友会说,你就扯,我知道是看老,问题是怎么样的才算“老”。嗯,说到点子上了。如果要解释这个老,我觉得先做一个对比,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新老一说,对不对。那我们就拿常见的各种做假的假银元来比对这个“老”,往往假币,特别是那些高仿币甚至精仿币,这些假币花了很多心思,不管是包浆还是模拟流通痕迹,为什么可以药倒如此多的包括老手在内的人,因为这些假币其实也在模仿你的心思,就像电影 《图灵》,当年的开发者就是希望有这么一台机器模拟人的思维来进行高速演算,那么假币为什么可以药倒这么多人,道理也是一样的。比如典型的假币都是这几个套路:借助各种磨损,包括手盘、打磨、人为刻意的各种摔、碰撞、刮擦、腐蚀等等,目的就是模拟,但是这些人为的做假都有破绽,比如典型的最为常见的手盘磨损,这样的币看起来粗糙,和真的老银元的温润、含蓄、内敛、老得入骨的特征,就算压扁了细节都还在,而假币恰恰相反的是,假币把各种细节给盘没了,整个币面毛毛糙糙的,所有的图形字口越磨越少和越小,但是真的老银元细节其实都还在(这个大家仔细去比对真假银元各自的特征,因为说实话,不管什么古玩的鉴定技术都是点到为止,需要大家自己去感悟,再者如果细致地掰开说的话得一枚一枚手把手地带着看)。
8 q# `7 W" t$ A- u' Q' z; K3 r3 l' l4 X6 J# f
那么说到材质,很多老手看真假,为什么一眼出结果,因为相对于现在的真银假币来说,这种太好分辨了,因为色泽都不同,有的朋友会说那可能拍照光线环境会不会有影响,这个问题可以忽略,不管怎么拍,对摄影有点点研究和感觉的人来说,可以比对的,因为摄影上的色感和质感,是一个整体啊,可以借助币的周边的物体作为对比,也能轻易辨别这个币的色泽和质感。从材质来说,就可以砍掉起码九成的假币。那剩下的一成呢,怎么砍,因为这个一成的假币里,有的是很多假包浆覆盖了,有极少部分是做假币的拿真的老银元重新熔铸再加工成的假币,不过这种真料的假币一般出现在高端币种上,所以能碰到这样的假币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 L3 ?- K6 m3 d4 J
; v- A2 _; K' a o 老,甚至老得入骨,是一种视觉感觉,多看傻开门的币就会有深刻的体会,新手一定要多看傻开门的老币,否则会看不懂的。下面还是附带几个傻开门的老银元的边齿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 M% z g s' T& K
; ?+ e7 y; `" t' ^" X
造总边齿
9 c& G& q( }9 Y1 A" c$ d造总边齿:这是造币总厂典型边齿之一(凹槽直边齿),不管是老银的色感和(材)质感都是老得入骨的,看看,上面还有结晶锈,顺便说说这个结晶锈,很多现在的假币都号称有绿锈,真的老银元上的绿锈肯定是结晶状态,否则必假无疑(这个必假是说包浆哈)。因为老银元的材质在百年前是捶打银(也叫揉银,就和和面一样的捯饬出来的银料),提炼上和今时今日的电解纯银是一个天一个地的概念,由于老银的不纯,所以看上去都是灰脏灰脏的,但是正是这种灰不溜秋的感觉才总那么亲切,就和过去农村老家的灶台一样,过去的厨房都是灰色的,但是,你是不是觉得相当相当亲切,因为那是你一生中最快乐的同年所在地。/ s1 Q, n2 Y$ |% v) @) w/ k6 p
5 l4 j T8 W }# S 但是,对于现在的纯银质感和色感,观感上你是不是觉得有种玉一样的质感,就是说太干净太干净了,甚至看上去刺眼,不温润,不温暖,即真银假币。有的假币,故意做了很厚的包浆,但是,不管怎么覆盖,不至于把整个币都盖了而不让你看到,这不至于的对吧,总能看到底色的部分。9 j* V% { g% t2 y" l
! x( f/ z+ ~1 q& g
挑华三勾芒边齿
$ X) V5 g* @1 O, D, u6 Z8 K, ` 这个是挑华三勾芒边齿,看起来很老道吧,边齿槽这么深,但绝对不会有会切到你手的感觉,为什么,因为其一,老银元经过百年流通,早已没了刺激之轮廓;其二,由于金银都属于延展性极强可塑性极高之金属,比如常见的金箔银箔,薄如蝉翼,为什么可以加工到如此程度,因为材质很软,所以,反倒是经常看到有的人说边齿割手,嗯,这样的你倒是要注意了,不可能有割手的边齿,如果有,就是刚出厂的。4 s6 J7 \6 U# }: s0 f6 l
$ z' l. H( Y& c; q3 v: i
|
|